关于hope使用新体验

🍀最近在阅读并实践《认知觉醒》这本书,然后无意间发现了hope里的一些功能和书里的某些原理可以联系起来,这给了我很大的惊喜。preview
🍀起先我把hope里“成长”模块的任务区当成打卡工具来用,刚开始确实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掌控感,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打卡已经逐渐变得形式化,这让我的使用体验开始变得糟糕,我开始不自觉浮躁起来,但幸运的是,在我几乎要自暴自弃开始摆烂的时候,我在书里了解到“打卡”背后其实藏着一个隐蔽的心理机制——动机转移,我的打卡动机慢慢从刚开始的“学习成长”转移到了“完成打卡”,于是一天之中但凡有一项任务没打卡便会给我带来巨大的挫败感,我意识到我的使用方法是错误的的。
🍀于是我开始把hope“成长”模块的任务区当成我的“规划本”,原因是书里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——清晰。书里提到“学习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”,而“每日规划”就是制造“行动清晰”的一个有力工具,主动规划日程,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“单行道”,让大脑始终处于“没得选”状态。在使用过程中,我又发现了两个我之前并没有重视的两个小细节,就是可以设置“重要紧急”的事项与“提醒时间”,这不就是书甲提到的“要事优生”的概念么用它来做“每日规划”简直再合适不过了,所以我之前到底为什么会拿它来打卡用😂preview
🍀在实践了“每日规划”之后,我能清楚的感知到自己的拖延症已经不知不觉消失了,自己行动力有非常明显的提升,获得了正向反馈,也理解了书里“无反馈,不学习”的意思了😃,目前我借助这个工具我已经养成了早起、阅读、练字、跑步这些我曾经羡慕别人有的好习惯,这让我非常有满足感🥰
🍀所以之前经常会听到有人跟我们说“学习要讲究方法”的道理,但没有人可以把“方法”给我们说清楚,但是《认知觉醒》可以,并且它可以带我们走出认知误区以及学习误区,而我一直在用的hope软件成了我最重要的一个学习工具 哈哈,有种粉丝的骄傲感。最后,我还想说的是,自律让我看见hope😎preview
🍀说的有点乱,不过综上所述,把《认知觉醒》当做hope的说明书去使用,两者结合起来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(๑^o^๑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